在低温工况下运行的设备,对润滑脂的性能要求极为严苛。用户常关注“长城低温润滑脂长期使用后分油率”和“机械安定性表现”这两个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稳定运行、维护周期是否可控。尤其在风电、冷链运输、高原矿山等场景中,润滑脂一旦出现严重分油或结构崩塌,可能导致轴承干磨、温升异常甚至停机。
重庆朝阳石化特油有限公司长期代理长城工业润滑油系列产品,结合用户现场反馈与实验室数据,对长城低温润滑脂在长期使用中的胶体稳定性与机械安定性进行客观分析。
一、长城低温润滑脂分油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分油(oil separation)是润滑脂在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基础油从稠化剂网络中析出的现象。对于低温润滑脂而言,其配方设计本就倾向于使用低黏度基础油以保证低温启动性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油风险。但是否“分油率高”,需结合具体工况判断。
- 基础油黏度与类型:长城低温润滑脂多采用精制矿物油或PAO合成油。PAO虽低温流动性好,但极性低,与锂皂或复合锂皂的亲和力较弱,若配方未优化,长期静置或受压后易析油。
- 稠化剂结构稳定性:复合锂基或聚脲稠化剂形成的三维纤维网络越致密,锁油能力越强。长城部分低温型号采用复合锂+添加剂协同增强结构,可有效抑制分油。
- 使用温度与压力:即使在-30℃环境下,设备启停频繁也会造成局部温升与振动,加速油皂分离。实测表明,在-20℃~60℃循环工况下,优质低温脂的10万小时分油率应控制在3%以内。
- 储存时间与方式:润滑脂桶装长期竖放、暴露于阳光或温差大的仓库,会因静压力和热胀冷缩导致表面析油。建议采用小包装、阴凉避光储存。
二、机械安定性如何验证?长城低温脂是否扛得住高剪切?
机械安定性指润滑脂在机械剪切作用下保持结构稳定、不软化流失的能力。这对高速轴承、齿轮箱等高剪切场景至关重要。
- 标准测试方法:依据GB/T 3498或ASTM D217,通过延长工作锥入度测试(60次 vs 10万次剪切)评估结构变化。若10万次后锥入度增加值≤30(0.1mm),视为机械安定性良好。
- 长城低温脂实测表现:以长城L-XBCHA2-2(-40℃适用)为例,其10万次工作锥入度增加值约为22~26,表明皂纤维结构在长期剪切下仍能维持,未出现明显软化或析油。
- 实际工况差异:实验室测试为标准条件,而现场可能叠加离心力、水汽、粉尘等。若设备转速超过3000r/min,建议选择锥入度更硬(如NLGI 1级)或含抗剪切添加剂的型号。
三、如何判断润滑脂是否因分油或结构破坏而失效?
用户常误将表面少量析油视为“产品问题”,实则需综合判断。
- 观察润滑部位状态:若轴承腔内脂体干硬、呈块状或油膜中断,且伴随温升>10℃,则可能因基础油流失导致润滑失效。
- 检测锥入度变化:取样后测试工作锥入度,若比新脂软化超过40单位,说明结构已破坏。
- 检查金属磨损颗粒:油液分析中若Fe、Cu含量异常升高,结合脂体发黑、酸值上升,可判定氧化+分油共同导致失效。
四、采购建议:如何选对真正适合低温长期运行的润滑脂?
并非所有标称“低温”的润滑脂都适合长期使用。采购时应关注技术参数而非仅看宣传。
- 明确工况边界:最低启动温度、连续运行温度、负荷类型(冲击/恒定)、密封条件等,是选型基础。
- 索要检测报告: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出具的分油率(如GB/T 3498)、机械安定性、低温转矩(ASTM D1478)等数据。
- 优先选择合成基础油产品:PAO或酯类油在-40℃以下表现更稳定,氧化寿命长,长期分油率更低。
- 避免过度填充:轴承腔填充量建议为30%~50%,过量会加剧剪切生热,反而加速分油。
重庆朝阳石化特油有限公司作为长城工业润滑油在西南地区的核心批发商,提供全系列低温润滑脂现货,包括L-XBCHA系列、极压复合锂低温脂等,支持技术选型与小样测试。仓库直发 · 正品保障 · 技术支持 · 重庆本地配送 立即咨询:13637882528(微信同号)
FAQ
- 问:长城低温润滑脂表面有少量油析出,还能用吗?
答:若为新脂储存后轻微析油(<2%),搅拌均匀后可正常使用;若为使用中大量析油且脂体变硬,则已失效,需更换。 - 问:-30℃环境下,该选NLGI 1还是2号脂?
答:-30℃建议优先选NLGI 1号(较软),启动阻力小;若设备转速低、负荷大,可选2号以增强油膜强度。 - 问:如何验证采购的润滑脂是否正品长城?
答:可通过长城润滑油官方防伪码查询,或要求供应商提供出厂批次检测报告及授权经销证明。重庆朝阳石化特油有限公司为正规授权渠道,支持验货。 - 问:分油是否意味着润滑脂质量差?
答:不一定。所有润滑脂都有一定分油率,关键看是否在标准范围内(通常≤5%)。优质脂即使析油,皂结构仍完整,可重新吸附基础油。